保持经济增速需政策进一步发力

2024-12-16 09:17:55 来源?: 中国证券报
本网站所发布的财经纵览资讯均已获得第三方资讯平台授权转载,并通过技术手段完成采编,本网站不对其内容真实性作任何保证,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

● 本报记者 赵白执南

多位专家在12月13日至15日召开的“《财经》年会2025:预测与战略暨2024全球财富管理论坛”上表示,对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乐观;宏观政策需要着重扩大内需,提高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;保持经济增速需要宏观政策进一步发力。

股市发展将更稳健

多位与会专家对2025年的经济增速预期乐观,认为消费将为经济增长提供动能,经济增长也将利好上市公司盈利回升。

“总的来说,2025年是一个非常令人期待的经济和金融发展之年。2025年,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望比2024年高一点。”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说,上市公司盈利按照现价计算也会实现回升,明年股市发展会更为稳健。

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、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认为:“未来要从收入提高、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等角度,提升人们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。不仅仅是增加收入,更重要的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,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水平。”

“中国有巨大的潜力,可以通过提高国内消费水平来促进经济增长。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驻华首席代表白子文(StevenBarnett)说,中国经济过去几十年快速增长,正是因为政府采取了结构改革的措施,能够确保资源流向可以最大化利用的地方。目前,扩大消费需求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。

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、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认为,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最大的出口国,面对外部冲击,练好内功、扩大内需可能是中国目前最主要的应对之策。

宏观政策应与改革有机结合

多位与会专家认为,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,也是改善民生的基础。保持经济增速需要宏观政策进一步发力,也需要与改革相结合。

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尚希认为,要发挥政策与改革的双重功能,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向好。当前,应使名义增速适当高于实际增速,让实际增速接近潜在增速,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当前的宏观政策发力,即超常规调节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,以及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,同时也要依靠改革。

刘尚希表示,宏观政策应与全面深化改革有机结合,形成合力;应优化央地的财政结构,提高中央支出的比例,改变宏观调控地方化的模式;财政货币政策应一体化操作;应构建中期宏观政策框架。

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、原副院长高培勇认为,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不仅要加量还要提质;应兼容稳预期和扩需求双重目标,在政策调整的同时辅以改革。

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认为,宏观政策的框架体系和思维方式需要转型,从过于强调生产端和产出端向消费端和最终需求端倾斜。可以考虑通过发行超长期限特别国债支持基础研究、实施财政专项计划化解应收账款问题等。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×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

理财超市

收益凭证

新客户享受VIP特权

关联特定标的 购买

天汇宝2号

炒股的省心搭档

余额自动理财购买

银行理财

天天万利宝5万起购

低风险产品购买

转让市场

您可以转让/求购理财产品

快捷转让购买